如何最大化家庭感知觉学习体验

所谓的感知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 了我们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几个重要途经。尤其对于语言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的幼儿来说,每一步的发展都离 不开对这五种感知觉的刺激和发展。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曾经提出过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讲到,儿童的 认知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首先,他就将0-2岁命名为感觉运动阶段 。即指刚出生至两岁的幼儿,尚未掌握语言,他们主要是通过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而这个阶段的幼儿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家庭, 父母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加强和扩大幼儿的家庭感知觉刺激和学习对他们的发展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父母的一大责任和义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最大化幼儿家庭感知觉的刺激和体验呢?我想主要可以通过材料和方式这两个方 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材料方面,主要可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取材便利,贴近生活。
对于一个幼儿来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从日常 生活中取材,就可以实现幼儿的感知觉刺激和体验。例如,我们可以拿一些厨房的锅碗瓢盆,往幼儿面前 一摆,给他们一根鼓槌或一根筷子,就可以让他们玩上半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幼儿的听觉发展的活 动。同样,我们也可以拿一些常用的调味料,请幼儿尝一尝,闻一闻,让他们感受味蕾和嗅觉的刺激。当 你在烘培和烹饪美食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你的孩子一起参与。让孩子感受不同食物的质地,感受奇妙的科 学变化,甚至学习时间感念。
(2) 丰富多样性。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好奇心。这样,我们可以快乐地带领孩子一同去探索和体验多种多样 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材料,孩子的感知觉自然就能够得到更好更 丰富地刺激和发展,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最重要的是,孩子也会获得对生活的好奇心和热情 。反之,孩子的生活将会变得比较枯燥乏味,甚至失去对生活的探索欲和热情。其次,在采用的方式方面,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不管是多大的孩子,我们在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时,尽量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例如,我们鼓励家 长或其他照顾者,在跟孩子交流时,能够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平等,也可以让孩 子获得除语言之外,更多的信息来源,例如眼神、手势等等。另外,父母就要尽量从孩子的能力出发,与 他们进行交流与活动。例如,父母要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跟他进行交流。同时,在安排活动时 ,更要注意孩子的年龄适宜性,避免拔苗助长。
(2) 父母是观察者和引导者,鼓励和支持孩子成为主导者。
父母作为成年人,有时候会习惯性地帮孩子做很多安排和决定,这是必然的。但是,也希望我们每 一个父母在养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先了解你的孩子的能力和兴

趣,再安排相应的活动,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只要孩子有兴趣,并且符合他们的能力,甚至高于他们的 能力发展水平,相信他们都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一件事情。这就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只要有了主动性,他们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

最后,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快乐地带领着你的孩 子一起去看、听、尝、闻和触摸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让孩子的人生获得最大的满足和体验!

Choosing the Right Educational Toys for Young Children

At Mosaic Kindergarten, we believe that play is the main form of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 a play-based school, it is important for us ...
read more

如何鼓励新加坡学前幼儿在家中说华语

我相信,在新加坡,大部分家长都为孩子或者曾经为孩子学习华语发愁过。不 少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去昂贵的华文补习班,请专业的华文家庭老师,或者去书店 买很多华文的练习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但是最后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实 ,如果我告诉你,学习华文,甚至学好华文,只需要你在家中与孩子多讲华语,就可 以提高,你们相信吗?
read mor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Children in Healthy Reading Habits

We are all well aware that cultivating good reading habits in our little one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development. But have you have ever wondered ...
read more